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茶为媒·感知中国 上政学生解锁福鼎白茶赋能乡村振兴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7:11:00    

日前,上海政法学院以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农遗申报成功为契机,组织学生前往福建福鼎,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文化探源、非遗技艺体验和乡村发展观察的“感知中国”研学实践。研学期间,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的7位学生深入“白茶故里”方家山、“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在茶香氤氲中解码千年农遗的当代价值,见证一片茶叶带动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探福鼎白茶文脉,学白茶非遗技艺

作为太姥山核心产茶区,方家山被誉为“白茶故里”,其种茶史可追溯至唐代,陆羽《茶经》中“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载印证了此地悠久的茶文化基因。在绿雪芽白茶庄园里,同学们学习了宋代点茶技艺,聆听了白茶的动人传说。来自俄罗斯的娜妍专注地听当地人讲述白茶的历史故事。“传说中拯救孩童的灵草,如今成为世界认可的农遗瑰宝,这种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太震撼了!”她在研学笔记中写道。

研学首日,在方家山村的茶厂内,“畲家韵白茶”品牌创始人雷建明向同学们展示白茶“自然萎凋、不炒不揉”的传统工艺精髓,并讲述白茶从药用到饮用的千年演变史。中国学生王欢在观摩师傅们的制茶工序后感悟道:“白茶制作看似简单,实则对温湿度把控要求极高。每一片茶叶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随后,在当地茶农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茶园,亲手采摘鲜嫩的茶叶,体验了采茶的乐趣与辛劳。

悟赤溪减贫智慧,看农村新发展

次日,团队来到赤溪村——“中国扶贫第一村”。20世纪80年代,媒体上反映赤溪村贫困面貌的报道,引起中央重视,全国性的扶贫攻坚工作拉开序幕。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赤溪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2017年底实现全面脱贫。

同学们参观了赤溪村扶贫文化展示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实物展示,详细了解了赤溪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大家还聆听了当地干部和村民讲述茶产业助力脱贫的故事,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塞德不禁感慨:“我喜欢美丽的福鼎,更喜欢勤劳勇敢的福鼎人,他们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人创造幸福的力量。”

讲中国发展故事,做文化交流使者

活动指导老师张晓玲表示,此次研学旨在以白茶为媒、以实践为桥,让中外青年在触摸真实中国的过程中,建构对“乡村振兴”“农业文化遗产”等时代命题的立体认知,用生动案例和真切体验讲述当代中国发展故事。这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体验、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传播的育人模式,为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活动及中外学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探索出了新的实施路径。

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愿化身为一名‘茶使’,将这片承载着东方智慧与温情的茶叶带回故乡,把中国茶与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茶香与温暖,跨越山海,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学生也表示,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学习、传承、传播中国茶文化,为讲好中国茶文化故事,传播中国茶品牌声音,助力茶非遗保护和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原标题:《以茶为媒·感知中国 上政学生解锁福鼎白茶赋能乡村振兴密码》

栏目编辑:王佳烨 文字编辑:赵天翊 岳雨萱

来源:作者:赵天翊 岳雨萱

相关文章:

以茶为媒·感知中国 上政学生解锁福鼎白茶赋能乡村振兴密码07-11

人事任免07-11

爆料:访华前一天,黄仁勋将见特朗普07-11

又到“蜂”收好时光 江西靖安“蜜”酿乡村振兴忙07-10

重庆巴南圣灯山镇滩子口村:“石斛联心・四联共治”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07-08

从博鳌走向全球,小罐茶演绎现代中国茶道07-08

【对话双河 叩响世界之门】让·波塔西:贵州双河洞值得被世界看见,其保护与研究需协同并进07-07

瑞幸杀入美国市场,劲敌不是星巴克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