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话双河 叩响世界之门】让·波塔西:贵州双河洞值得被世界看见,其保护与研究需协同并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4:30:00    

图片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贵州双河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这则喜讯让让·波塔西,这位在贵州双河洞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法国洞穴探险家感慨万千。

7月1日,贵州双河洞科考首席专家、法国洞穴联盟驻中国代表让·波塔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贵州双河洞值得被世界看见,其保护和发展需要协同并进。

让·波塔西与贵州双河洞的缘分始于1986年。当被问及对贵州双河洞的第一印象时,让·波塔西回忆道,“2001年,我们首次探索了贵州双河洞,那次经历让我大开眼界,这是一次最美的遇见,从此我选择留在了中国,留在了贵州。”

三十多年来,让·波塔西曾多次组织中外联合科考活动并获得众多重大发现,促进了中外地质学界特别是喀斯特岩溶洞穴学界以及洞穴探险界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极大提高了中国喀斯特资源的调查研究程度,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双河洞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我曾经探索过的大部分洞穴结构都比较简单,通常是按水流方向形成的主洞,带有支流,有点像地表河流系统或断层网络。但双河洞却截然不同,洞穴走向完全超出了水流循环和断裂构造的规律,这里还保存有大熊猫、苏门答腊犀等大量古生物化石,居住着许多独特的洞穴活体生物,每一次探洞都能有不一样的发现,这使得双河洞独一无二。”让·波塔西说道。

据了解,贵州双河洞是世界上发育于白云岩地层中规模最大的、错综复杂的立体多层洞穴系统,有地下河、地下瀑布、地下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等珍稀、奇特的地质景观,因其洞穴景观的独特性、多样性、完整性被喻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地心之门”。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双河洞已历经23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据最新联合科考成果显示,贵州双河洞探明总长度已达到437.1公里、共有115个洞口相连通、纵深达912米,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继续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

为了探索贵州双河洞的秘密,让·波塔西甚至选择长期定居于洞外的双河村,进行探洞和科研工作,如今他致力于推动法中洞穴科考合作,积极参与普及岩溶洞穴知识,为中国探洞爱好者提供探洞技术培训和救援服务,推动贵州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次贵州双河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消息公布后,在欣喜的同时,也引发了让·波塔西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贵州双河洞的保护和发展,他表示,“贵州双河洞价值非凡,后续的申遗工作将耗时数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责任心,在对贵州双河洞进行不断探索与积累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它。”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王宇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责任编辑:周丽蓉 | 责任校审:周黎黎

全媒记者:娄云霄 王泽熙

相关文章:

一个正厅一个副处,两名“蔡光辉”落马竟是亲兄弟,父亲称长子曾改名08-22

【奋楫前行•十四五话国力】创新能力:自立自强有底气08-21

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发布,深圳这些企业上榜08-21

创新助力全球抗疟事业 盖茨基金会合作项目成果显著08-20

六词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影响08-20

抗战,他们跨越山海而来|医者柯棣华的生命答卷08-19

“爱护绿水青山 倡导无痕旅游”倡议发布08-15

何以中国 | 央视新闻探访脑机海河实验室孵化企业天开燧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