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牟敏)7月10日上午,在高新区(新市区)举行的“两区”项目专家指导技术分析会上,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智介绍了公司即将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进展,并表示正全力争取相关资金支持。
马智介绍,本次公司围绕新能源储能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申报了“两区”项目。该项目计划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开展产业合作,期望获得“两区”支持,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新能源电力技术服务领域的发展。
乌鲁木齐市正积极融入国家“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通过实施联合技术攻关、推进成果转化对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两区”项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计划项目)为入选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了一批产学研融合项目踊跃申报。
马智提到,近两年公司与三所高校在新能源电力技术、电力物联网领域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公司新能源技术服务业务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已成为科技企业的必由之路,并促成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武新城说,集团已与疆内外十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这不仅弥补了企业在高端人才方面的不足,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先进技术与理念支持。
“以‘东进场’项目为例,这是西北地区首次将桥梁装配式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项目,”武新城说,“该项目将传统施工方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模式。依托产学研成果,公司还牵头建立了新疆交通建设与养护重点实验室。”
对于科研机构而言,与企业合作能精准把握产业需求,促进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为企业注入创新动力。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副研究员李淑萍介绍,其所在的民族药创新研究团队以特色维药为切入点,开展药效物质、标准样品、创新药物“三位一体”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团队已与银朵兰药业、维吾尔药业、金世康药业等多家新疆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同为新疆民族药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技术联合攻关提供了有效路径。根据工信部“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平台通报数据,在成果转化对接、联合技术攻关、产教融合育才活动中,乌鲁木齐高新区占比近90%;其他供需对接活动占比近100%。
作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高新区(新市区)去年以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校建立了多维度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构建“供给+平台+活动”的产学研协同模式。
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袁振龙介绍,自启动“百园百校万企”行动以来,区里已建立“7+1+N”技术转移联盟、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乌鲁木齐中心、西北丝路科创联盟以及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累计开展成果对接、产教融合等活动50余场,实施联合技术攻关30余项,梳理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清单100余项,推进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项。高新区(新市区)将持续深化“百园百校万企”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相关文章:
果然视频丨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政府开放日活动07-11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07-10
拼经济 抓发展|大江科创城: 企业生产忙 经济稳增长07-09
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 卓越新能拟7亿元在泰国投资建设生物能源生产线项目07-08
Epic撤销安卓应用商店反竞争诉讼,感谢三星解决其顾虑07-08
低估璞玉资产,三靶大药打开空间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