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刻以载道 刀笔生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17:54:00    

魏开功

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宏大版图中,刻字艺术无疑是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魅力,巧妙地将书法的神韵与雕刻的技艺相融合,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书法家李训宏先生,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刻字艺术风格,在传统书法与当代视觉表达之间成功架起了一座精妙绝伦的桥梁。他的刻字作品,深深植根于深厚的书法底蕴,又灵动地融入现代审美意识,构建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完美诠释了审美韵味与时代精神的交融共生。

书法底蕴的刀锋演绎

李训宏先生的刻字艺术,构筑于其扎实深厚的书法功底之上。二十余年前,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独具王铎行草风格的书法作品,他多次入选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并顺利加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这无疑是对他书法才华的初步认可。

李训宏先生对篆、隶、楷、行、草诸体均有深入涉猎,尤其对汉魏碑刻以及明清篆隶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研究。这种广泛且深入的书法研习,赋予了他在刻字创作中独特的优势。他能够精准地将毛笔书写时那灵动的韵律感,通过刀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强化刻字所特有的力度与质感,使刻字作品仿佛有了生命的律动。

在创作字体的选择上,他常常以汉代碑刻、秦代诏版文字以及篆书为蓝本。当锋利的刀锋游走于这些古老文字之间时,《张迁碑》的雄浑朴拙与《峄山碑》的严谨整饬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篆书那圆转灵动的线条,在他的刻刀下巧妙地转化为刀痕的节奏变化,让原本静态的雕刻瞬间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呈现出动态的笔墨意趣,仿佛能让人目睹书法家挥毫泼墨的洒脱场景。

伏久者飞必高。

在刻字手法方面,李训宏先生运用最为娴熟的是四种刻法:其一为切刻法,他五指紧紧拳握刻刀,凭借瞬间爆发的力量直切木板,这种刻法切削深度较大,各刀之间交错的切痕,会形成不连贯的点,尤其适合大字的阳刻,能赋予大字一种雄浑有力的质感;其二是挑刀法,在木板上由内向外挑刻,一般用于表现飞白效果或刻画极细的笔画,使笔画更具灵动之感;其三为铲刀法,使用平口铲刀,因其刀刃宽且锋利,常被用作清底,使作品表面更加平整;其四是刮刀法,刮刀刀头向内弯曲,向刻者方向拉切,通常用于清底和括沟,能营造出独特的纹理效果。每一种刀具的运用、每一种刻制手法的选择,都经过他的精心斟酌,只为在不同的载体上呈现出最为完美的艺术效果。正如李训宏先生所说:“一幅优秀的刻字作品,需巧妙运用平面构成(形式、章法)、立体构成(刻法)和色彩构成,从而塑造出立体形象之美、线条力度之美、自然率真之美以及刀法肌理之美。”

上善若水。

当代语境下的蜕变与创新

李训宏先生并不满足于对传统碑刻的简单复刻,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传统刻字艺术在当代的全新表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古典书法的庄重典雅与现代艺术的构成意识、创新精神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在刻字布局上,他巧妙地借鉴现代平面设计理念,通过对字形的疏密、深浅、虚实进行精心安排与对比,赋予作品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对空间的巧妙重构,打破了传统刻字固有的模式,使其更贴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部分作品中,他会对某些文字进行夸张处理,使其在整体布局中脱颖而出,成为视觉焦点,而其他文字与之形成疏密对照,营造出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视觉旋律。

得安乐法。

在材质运用方面,李训宏先生通常选用常见却各具特色的木材。细腻结实、纹路清晰的榆木,结构紧密、质重而硬且不易变形开裂的樟木,以及适合刻大字、纹理精细均匀的柳木,都是他创作的常用材料。不同材质对书法线条的呈现效果各有差异,他通过不断实践,深入了解各种材质的特性,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出书法线条在不同媒介上的独特表现力。榆木的质朴、樟木的沉稳、柳木的细腻,在他的刻刀下与书法线条完美结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在作品主题的选择上,李训宏先生的刻字作品内容多选取少数字的箴言、警句以及富有正能量的词语,再辅以传统诗词歌赋作为主题的补充。这种主题的设定与拓展,以及通过独特的字体设计与刻制手法,让刻字艺术更具思想性与当代性。观者在欣赏刻字艺术的同时,能够深入品味主题所传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内涵,使作品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文化的表达。

人间正道是沧桑。

文化传承与时代延续

李训宏先生的刻字艺术,绝非仅仅是技艺的精湛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再造。他深知刻字作品精神内核的重要性,力求每一刀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他的部分作品巧妙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又富有艺术观赏价值,巧妙地延续了传统文人的雅致意趣。每一个字、每一道刀痕,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代文人的诗意生活,让观者在触摸作品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细腻与深邃,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文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同时,他积极推动刻字艺术走向大众,将大型刻字装置应用于城市文化空间,如天门市博物馆、文化馆的刻字墙。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使刻字艺术从书斋的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视野,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门独特的艺术。如此一来,刻字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城市文化,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近些年来,李训宏先生积极参与国际展览活动,其刻字作品多次亮相中日韩国际刻字艺术展。在国际舞台上,他以东方书刻美学与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对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刻字艺术的独特魅力。他的刻字作品宛如文化交流的使者,助力世界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如今,李训宏先生已步入耄耋之年,但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学习、思考与钻研,他熟练掌握了刻字艺术的技法与规律,并大胆创新。其作品在各类重要展览中屡获佳绩:2010年入展全国第八届刻字艺术展并在上海世博会展出;2011年入展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大赛;2013年荣获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大赛“秀作奖”并在韩国展出;2020年入展湖北省首届刻字大赛作品展。

一马平川。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书法报社原副总经理)

相关文章:

刻以载道 刀笔生花05-05

滇川两省金沙江沿线县(区)携手发布红色教育路线联建倡议05-04

“五一” 限定!山西这些景区活动超精彩05-02

济南经十路旁现沉浸式潮流街区,文艺氛围吸引众多年轻人打卡05-02

安庆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 超500架无人机将闪耀安庆大南门夜空05-01

安徽博物院“五一”将迎来“鼎”级重逢04-30

人民美术出版社迎来读者开放日 连环画《胜利与和平》新书首发04-29

电影《哪吒2》中的画面竟然在新疆昆仑山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