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声丨对“道德讹诈”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9:13:00    

近日,云南昆明一名环卫工人摔倒,女店员好心扶起却遭对方责骂,最终警方介入调解,监控证实店员无辜。

一跌一扶,竟成罗生门。春城街头,环卫者倒,女店员持心灯近前,不意竟陷自证泥潭,“幸运的”是有监控铁面,否则,善念又成呈堂证供。这出道德滑稽戏码日日搬演,观者齿冷,行者股栗。弱者何以操起道德白刃,反向更弱者?世道浇漓至此,非因人心尽墨,实因“讹诈式弱者”的算盘珠子早已拨得震天响,却从未被彻底砸碎。

此类“弱者”,令人们深深体会了一件事情的真正要领,一是其心可诛,被扶之人不知感恩,实以感恩为拙;二是不明是非,严重歪曲“是非观”。扶人者衣着体面,心肠又软,不赖她赖谁?于是,弱者外衣顿化精钢甲胄,道德枷锁反成勒索利器。昔日“我弱我有理”的“泼皮哲学”,竟在法治殿堂外开张营业,而本应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锈迹斑斑。

然而,法律于此类宵小行径,往往显出可耻的宽容。调解!调解!又是调解!仿佛正义女神的天平竟系于和稀泥的糊棍之上,讹诈成了无本万利的买卖。成功则得意外之财,失败只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误会”,至多收获几声无关痛痒的斥责。法律惩戒的失语,无异于向潜在效尤者发出暧昧请柬。善行反成负资产,法律竟暂充恶的护法,岂不是文明社会之奇耻大辱?

解此困局,不能再依赖苍白的道德呼唤,唯有祭出法律铁拳,令讹诈者肉痛入骨。监控如空气般充盈于公共空间,使每个阴暗算计皆曝于光天化日;提高立法质量重在精细化,凡查证属实的反噬行为,必课以拘留罚款,视同诈骗严惩不贷;更须建立“道德讹诈”黑名单,使其一处失信,步步荆棘。昔时彭宇案遗毒十年未清,正因未能以雷霆手段彰昭正义。法律若不将“扶不扶”转化为“敢扶”“必扶”的底气,则社会终成冰窖。

鲁迅曾痛心于国人的“看客”心态,今日“看客”之多,岂不是一次次“蛇咬”经历驯化出的“明智”选择?若行善需自带摄像头、聘请律师团,则善已非善,乃富豪之奢侈、莽夫之冒险。我们不能坐视千年礼仪之邦堕落为冷漠围观之城。

善良不应是血本无归的投机,而法律必须成为善者最硬的铠甲。锄强扶弱,法律之责;惩恶扬善,文明之基。唯当制度筑起护善的高墙,砸碎讹诈的算盘,这蔓延的道德寒意方能冰消雪融,行善者不必战战兢兢,受助者不敢反咬一口,社会的温度才不致降至冰点。莫使古道热肠尽毙于一个“讹”字,华夏体面,文明存续,实系于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

来源:河声

相关文章:

河声丨对“道德讹诈”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08-21

【金昌】金川区:“小村规”撬动“大治理”08-19

瓜州县渊泉社区:移风易俗“小行动”撬动文明“大进步”07-22

理论宣讲“出新” 移风易俗“入心”07-22

长沙调解故事: 搭建“沟通桥” 畅通“连心路”07-21

专访|在文明对话中携手走向未来——访法国国民议会前第一副议长博纳尔07-12

民乐县六坝镇:移风易俗正当时 向高额彩礼“亮剑”07-04

政务大厅开设“法律门诊” 淄博高新区助企业解难题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