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近年来,长沙市充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民调解员。聚焦解纷“第一线”,人民网湖南频道与长沙市司法局联合推出“长沙调解故事”系列报道,传递基层调解员的温暖与力量。
“谢谢你们帮忙调解,这个教训我认,以后车子起步前一定用心观察。”师一帅的调解工作室里,一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进入调解尾声,这已是他今天解开的第3个“疙瘩”。
道路交通事故类的矛盾纠纷突发性强,矛盾双方素不相识,调解起来比较困难,如何既快又好地搭建“解纷桥”?
“用同理心理解诉求,以责任心维护公平,凭恒心促成和解,努力回应群众期待!”面对难题,天心区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师一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调解+普法,标本兼治促和谐
“对方违规变道,又不是我的责任。”天心区交警大队大厅里,收到通知的司机陈文(化名)仍有些难以置信——明明是对方违规变道刮碰了自己的车,怎么反过来变成自个的问题了?
注意到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师一帅递过热茶,以聊天的方式梳理案情。原来,送孩子上学途中,陈文驾驶的车辆被一辆突然变道的小轿车碰到了车头,由于刮擦并不严重,且着急送孩子上学,他当即决定不追究,在短暂停车后便驶离了现场。
另一位事故车主则对陈文直接离开的举动感到诧异,怀疑自己遇到酒驾车,便第一时间报警处置。
听完双方陈述,事实已经明了,师一帅开始着手调解:“遇到交通事故,应该第一时间停车拍照、报警,而不是直接离开现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耐心科普了法律的认定情形及后果,师一帅又从情理角度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双方自行达成了民事赔偿协议。
调解+普法,以“双管齐下”方式,把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转化为普法教育的“实践课堂”,实现从定纷止争到“法润人心”。
参与交通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已第10个年头,师一帅仍保持了写“心得”的习惯。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条条交通法律法规知识点和调解感悟映入眼帘,每一个案例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
“由‘我以为没有’酿成的误判与事故还有很多,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清晰、安全意识淡薄,都有可能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导火索。”师一帅介绍,矛盾与问题可以调解协商,但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却无法逆转。因此他认为,以法促调解、在调解中普法,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是减少交通事故纠纷的重要方法。
法度+温度,春风化雨解心结
“交通事故调解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当事双方彼此缺乏信任,矛盾尖锐突出,这时候我们就要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师一帅将自己比喻为“愤怒翻译官”,即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过积极沟通,帮助当事人消除对立情绪。
前不久,调解室迎来两位特殊的当事人。还在上高中的廖明(化名)骑自行车时不慎撞到了另一位青少年,由于双方父母在交涉过程中产生分歧、互不相让,遂请求调解委员会介入。
“在交通事故案件里,这属于情节比较轻微的一例,主要症结就在沟通上。”了解案情后,师一帅很快找出双方在前期交流中因误会导致的堵点,在他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误会消除,很快便签署了调解协议。
面对双方责任交织、索赔诉求不合理等难题,师一帅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寻找解纷“最优解”。“法律是底线,人文关怀也绝非无原则的‘和稀泥’。只有法、理、情有机结合,心结才能真正解开。”师一帅说道。
业余生活中,师一帅还是一位古典击剑爱好者。“击剑讲究在分毫之间抓住破绽、一击制敌,调解工作也需要通过耐心倾听和沟通寻找突破口。”他认为,深厚的法律知识储备与敏锐的洞察力是一名专业调解员应具备的素质,特别像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需要第一时间抓住核心问题和主要责任,高效化解。
凭借独到的调解思路,师一帅化纷止戈,解决了不少群众烦心事。2024年,共接待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及咨询4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2%。说到未来,他干劲满满:“人民调解是一份很光荣的工作,每一次当事人的握手言和,都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将继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在调解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实习生谌与为对本文亦有贡献)
调解“心法”
师一帅:调解工作的关键在于,以法律判定是非,用心化解心结。面对当事人的情绪,一是用同理心倾听,听懂话外之音,当事人争的往往不仅仅是利益,更多的是一份尊重;二是用责任心把关,既耐心疏导又坚守底线,确保调解公平公正;三是用恒心推进,不轻易放弃,反复寻找最优解。调解不是简单妥协,而是在法律框架内既解法结又化心结。只有让双方真正放下芥蒂,才能实现案结事了、心服口服的理想效果。
人民网 刘汕
相关文章:
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 公安部印发意见07-16
发生交通事故没钱抢救,可以申请这笔钱→07-12
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极限思维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减灾工作07-05
桐柏县法院: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