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投资15亿元打造的空气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继河源龙川基地、广州增城总部基地之外,百亿产业园的最后一块拼图正式归位。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查认证,纽恩泰蝉联2024-2025年的“专业变频空气能全国销量第一”。作为近年来频繁亮相的空气能品牌代表,纽恩泰超级工厂一直广受关注。

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现象是,中国空气能品牌的制造格局早已进入“混乱时代”,有的品牌将基地散落在不同省份,却沦为简单的产能叠加;有的品牌执着于单一基地的规模扩张,却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而纽恩泰深负战略定力,坚持以三大基地构建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智造体系,带动空气能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河源龙川基地,是纽恩泰最早规划的大型热泵生产基地,以15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12条自动化生产线奠定了产能基础,但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规模数字,而在于它为空气能产品建立了最初的品质坐标系。

早在2014年,纽恩泰空气能热泵随南极科考船成功登陆南极,成为全球首家完成此项成就的空气能品牌。在南极科考站的恶劣环境中,纽恩泰空气能热泵成功经受考验,打破了“空气能低温就趴窝”的市场质疑,提振了整个空气能行业的信心。一年后,纽恩泰河源龙川基地开始建设,并于2016年全面投产。
在龙川基地内,还特别设立了一个“气候适应性实验室”,可以模拟从-30℃的严寒到40℃的酷暑,让每一台走向市场的空气能设备,都先在实验室里“遍历”中国乃至全球的极端气候。这种对用户真实场景的敬畏,成为纽恩泰后来漠河冬测和吐鲁番夏测等极端测试的锚点。

如果说龙川基地解决了“产品能不能用”的基础命题,那么广州增城基地则聚焦于“产品如何更好用”的突破。
作为研发与高端制造的核心阵地,这里更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创新基地:近300人的技术团队为产品全力以赴;如极寒实验室和振动实验室等国家级标准热泵实验室群全方位检验产品品质;高速专业的先进生产线让家用商用的不同品类产品能在同一片厂区实现精准定制…这种“以研发反哺生产”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制造“重规模轻创新”的困局,为后来超级工厂的智能化升级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而今年8月投产的总部新区超级工厂,正是站在这两大基地肩膀上的战略枢纽。它的出现,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而是对前两者优势的范式升级——将龙川基地的标准化基因注入智能产线,把增城基地的创新成果转化为量产能力,最终形成“基础保障—技术突破—全球供应”的闭环。

这座20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用20条智能化产线构建了全新的制造逻辑:单线日产能400台的效率背后,是云计算对龙川基地供应链经验的数字化重构;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制的底气,是对增城基地研发成果的工业化落地。更关键的是,它通过实时数据互通,让龙川基地的规模化生产、增城基地的定制化研发与自身的全球化交付形成联动,这种“1+1+1>3”的协同效应,正是现代制造业最珍贵的竞争力。

在行业仍纠结于“自动化与成本如何平衡”时,超级工厂给出了更具前瞻性的答案:15亿投资没有浪费在冗余的规模扩张上,而是转化为“黑灯车间”的无人化生产、AI视觉检测的零误差品控、R290环保冷媒的全链路安全管控。这些投入指向的,是空气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彻底转型。

当三大基地形成有机整体,纽恩泰的百亿产业园便有了超越“产能总和”的深层意义。从龙川基地的标准化根基,到增城基地的创新引擎,再到超级工厂的全球枢纽,彼此之各有使命又彼此赋能。这让人想起国家“智能制造2025”规划中反复强调的“体系化突破”——真正的智造升级,从来不是孤立工厂的炫技,而是产业链生态的协同进化。
(10368925)
相关文章:
日照市72家企业成功入选2025年度数字经济 “晨星工厂”建设试点名单07-03
大金中央空气系统:一站式搞定全屋空气需求07-02
《回农村干大事》明日上映,增城主人公广州首映礼现身说法05-31
打造“库车样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