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侧的坝上首县张家口市张北县,有一片辽阔、静谧而庄严的土地,这里矗立着一座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的丰碑——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这座纪念塔高28.8米,采用钢筋水泥材料搭建,占地面积396平方米。纪念塔南北上端分别刻有中、苏、蒙三国国旗,顶端有三颗红五星,寓意着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与团结。中、苏、蒙三国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跨越时空,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苏蒙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道。
苏蒙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2014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今年又入选了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陵园内共安葬54位苏联红军烈士、6位蒙古人民军烈士。随着时间推移,苏蒙烈士陵园面临着诸多保护难题。2024年2月,张北县检察院发现陵园内的一些纪念设施因年久失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区域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周边垃圾堆积。同时,陵园管理也存在漏洞,导致随意刻画、破坏绿化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多年来,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一直是当地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重大节日来临,各界群众都会前往扫墓,寄托对阵亡烈士的怀念和哀悼之情。“每次带孩子来陵园,看到这些景象,心里都不是滋味。”当地居民告诉记者。群众迫切希望相关部门对陵园彻底整改,让英烈们在整洁、庄严的环境中长眠。
2024年3月,张北县检察院依法对苏蒙烈士陵园保护不力问题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全面掌握了陵园保护存在的问题。随后,检察机关依法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两部门依法履职,督促组织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经多次论证研讨,决定筹集资金对陵园整体进行升级改造。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也向张家口市外事办发来照会,决定投入资金对苏蒙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
检察建议发出后,张北县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全面清理陵园环境卫生,修复损坏的纪念设施,健全完善陵园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经过多部门协作,苏蒙烈士陵园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建成了牌楼和牌楼两侧的挡土墙,以及200多平方米的游客休息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馆等。陵园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周边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道路和翠绿的草坪。此外,陵园的管理制度也得到修订完善,管理人员接受了专业培训,日常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如今,修葺完毕的苏蒙烈士陵园不仅是缅怀英烈的重要场所,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的存在,让我们能够时刻铭记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张北县检察院检察官表示,要守护好红色丰碑,让法治信仰与英雄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抗战档案
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
狼窝沟一带地形险要,是张家口通往坝上各县及内蒙古的咽喉要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狼窝沟一带的日军并没有缴械投降,而是凭借其在狼窝沟一线多年修筑的坚固工事负隅顽抗。19日,苏蒙联军以猛烈炮火轰击日军前沿阵地。20日,苏蒙联军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冲上日军阵地。20日夜,苏蒙联军深入到黑风口东侧山岳地带,突破了日军防线。22日,苏蒙联军再次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占领了日军狼窝沟一线全部阵地。狼窝沟之战,苏蒙联军共毙、伤、俘日军860多人,俘虏军官82人,士兵578人。苏蒙联军在战斗中发扬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54名苏联红军、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0多名指战员负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检察日报·检察新闻版 作者:曹娟 牛继芬 王超)
相关文章:
让苏蒙烈士在这片热土安眠08-25
骏马奔腾永向前(地名中的抗战记忆)04-22
早安临沂(2025年4月7日)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