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哈佛、苹果、欧盟排队挨刀,“无中生赢”还是自掘坟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7:45:00    

北京日报客户端

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在校的也必须转学;勒令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否则至少加关税25%;建议6月1日起对进口自欧盟的商品征收50%关税……这两天,特朗普政府“大招”连连,震惊世界。

顶级大学,头部公司,传统盟友,说起来都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关键支柱,这波无差别打击,颇有几分自废武功的味道,即便最终未能执行,也会产生巨大的寒蝉效应。

许多人感慨,如今美国的政策纯粹“想一出是一出”。从封堵移民绿卡渠道,在南部修建象征性“隔离墙”;到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再到匆忙拙劣地向全球发动关税战又自己找台阶下……很多时候白宫政令已经是字面意义上的朝令夕改,对美国国家利益百害而无一利。没有长远的系统性考量,只有对部分选民情绪的即时回应,这种魔幻的施政风格,说穿了就是网红笃信的流量逻辑。

很多人注意到,作为政治素人,特朗普其实有非常光鲜的网红履历,既是综艺明星,也是推特资格最老的大V之一。2016年,特朗普敏锐把握保守派选民对现状的极度不满,通过自己的表演天赋和圈粉本领成功当上了“嘴替”,击败一众保守派、建制派候选人入主白宫。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红的过程中,特朗普也不断通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对粉丝进行提纯。几年下来,“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竞选标语逐步演化为一种极具排他性的政治身份认同,形成了一个由民粹主义、反全球化、反移民、反建制情绪交织而成的选民群体。

而网红的一大特点,就是严重的流量焦虑,必须不断拿出爆点提振目标受众的情绪。当政策沦为哗众取宠的工具,政治就不可避免地滑向劣质化,“整活”多于“干活”,“刷出存在感”等于“象征性胜利”。随着美国国家治理体系失衡,社会撕裂、政治极化、贫富差距悬殊等结构性矛盾也在继续恶化。

对内固然可以“无中生赢”,但挡不住世界对美国的滤镜崩解破裂。诚然,世界对美国“祛魅”,并非三五年之功,但近些年退群毁约、榨取盟友、打压精英、羞辱媒体的种种,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败坏着美国多年积累的国家信誉,其自我毁灭的路径是历史性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逆的。在当今世界,美国已不再是“灯塔”,而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最大的潜在风险源。同时,在过招几回,理解了外强中干的流量逻辑之后,美国政府极限施压表演的边际效应不断走低,谁是纸老虎,各国都心知肚明。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言:“文明并非死于他人之手,而是亡于自我了结。”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不是为了迎合流量吹出的泡沫,而是制度、责任的较量。一个被虚幻流量牵着走的帝国,落幕的钟声已然敲响。

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鲍南

相关文章:

锐评|哈佛、苹果、欧盟排队挨刀,“无中生赢”还是自掘坟墓05-24

美官员喊话哈佛:72小时内交出国际学生记录,或可恢复05-24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力争在6月两国元首会晤前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05-24

迎难而上,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05-22

标普险守六连阳!美股先抑后扬,黄金收复3200美元05-20

第26届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区首脑会议在香港举行05-19

罢工结束 美国新泽西州通勤铁路将恢复运营05-19

中国已成全球科技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