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率先从水果、牛肉等产品入手,探索建立品质评价体系和分级标准,推动产品分级上市。从“论斤卖”到“按级卖”,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农产品分级并非“花拳绣腿”,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信息,对提振消费信心、顺畅产销衔接很有帮助。分级上市背后是农业生产的多元和消费需求的分化。在数量、安全等基本要求之外,风味、营养等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消费者而言,这些要素属于隐性指标,不尝不知道,尝了之后下一个是不是同样好,也不确定。分级上市,意味着把隐性指标摆在明面上,并保持稳定,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市场细分。
都是梨,为何有的滞销有的畅销?一个标有“A+”的香梨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分级上市有助于优质优价,以需求端倒逼行业升级。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水果质量分级标准体系,以苹果、蓝莓和香梨为试点,将水果按照A+、A、B3个等级打分。这启示我们,农产品主销区可以率先探索分级上市的具体模式。以往,农产品的认证或可追溯体系多由主产区发起,如今的分级上市则从主销区肇始。好处是,可以突破不同产地限制,从消费需求出发,客观评价品质。
从全球来看,分级上市最典型的产品是牛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分级标准是主流。以美国为例,根据牛的屠宰年龄和大理石纹脂肪含量,把牛肉分为8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消费场景。其中,Prime(极佳级)只有2%至3%的牛肉能达到,通常供应高档餐厅。Canner(制罐级)的脂肪分布和大理石纹差,适合制作罐头。分级的背后是肉牛品种、饲喂方式、屠宰加工等一系列环节的标准化。当下,牛肉市场竞争激烈,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牛肉分类分级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公信力是农产品分级的生命。分级之于农产品,恰如4C之于钻石,是价格体系的基石。农产品具有鲜活特性,相较于容易标准化的工业品,不同个体差异大,质量分级难度也大。加之缺少统一的农产品分级制度,市场上不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推动分级上市,不是说搞个二维码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消费者认可、市场买账,在操作上尽量简便易行。毕竟,消费者已经见过不少二维码了,但并不是有了二维码就能卖得好。
分级上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需要投入。随着科技进步,果蔬多功能分选机给水果拍个“X光片”就能精准分选。但这需要配套的分拣中心、冷链中心、催熟实验室等,成本不低。二是需要主体参与。这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三是要产业链共赢。以分级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联农带农机制保障农户利益。
分级上市是农业经营理念的一场变革。当前,品质提升对农业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结构在变,消费需求也在变,各地特色农业竞争的焦点已从“怎么产”拓展为“怎么卖”。做好“土特产”文章,就要以质量等级为突破口,重塑农业竞争力,同步推动生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
当然,分级上市并非万能钥匙,也会遭遇市场波动。分级上市是为了让农产品更好流通,并不直接决定价格。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农产品市场面临不少挑战。要顺应市场规律,加强中长期分析研判,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同时,探索推行农产品品质评价和标准分级的模式,实现优质优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相关文章:
节水30% 增产15%!金昌农田里的“数字农夫”用手机种出高产田09-09
中经评论:农产品“分级卖”是一场经营变革09-09
白露“润燥三宝”端上市民餐桌09-07
建好零碳园区破解绿色壁垒08-27
华宝新能上半年营收16.37亿元,以“新质生产力”锚定胜势08-26
超3300只个股上涨08-25
儿童票,该凭年龄还是身高?08-22